汤华
我国事业单位队伍庞大。据统计,我国70%以上的科研人员,95%以上的教师集中在国家举办的各类教育、科研事业单位,截止1998年底,全国共有事业单位130多万个,职工约2918.8万人。在行业分类上,有科研、教育、卫生、文化、体育、农、林、水和新闻出版、勘测设计;在隶属关系上,有隶属中央、国务院的,有隶属部门和地方的,还有隶属基层乡镇的。 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正按照国务院部署开始向纵深推进,将着力解决用人制度、分配制度、人员分流等难点问题。据悉,《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》和《事业单位聘用制规定》正在抓紧研究;人事部会同教育部、科技部、卫生部分别研究制定的改革实施意见也将尽快出台。
人事部部长宋德福概述这次改革的指导思想时表示,要按照“脱钩、分类、放权、搞活”的路子推进。脱钩,就是要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,逐步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,不再以行政级别确定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;分类,就是要贯彻分类管理的原则,建立一套适合科教文卫等各类事业单位特点,符合专业技术、管理和工勤各自岗位规律的具体管理制度;放权,就是要在合理划分政府和事业单位职责权限的基础上,下放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自主权;搞活,就是要通过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,搞活事业单位工资分配,建立公开、平等、竞争、择优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制度。
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,搞活用人机制,被列为这次深化改革的首要问题。
明确要求在多数事业单位和绝大多数工作岗位,逐步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,包括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考试制度,从制度上规范事业单位进入的程序和做法,防止通过各种非正当途径向事业单位安排人员;建立聘后管理制度,健全考核制度;建立解聘辞聘制度,疏通人员出口渠道;实行固定用人与流动用人相结合、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方式等。
用岗位管理取代身份管理,被视作这次深化改革的核心。
身份管理,一直是计划经济下人事制度的基础,如每个人都有身份标志,干部身份或工人身份。
改革就是要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,为每个人创造平等的竞争机会。初步设想是:对行政领导岗位,实行直接聘任、招标聘任、推选聘任、委任等多种形式的任用制度,对专业技术岗位,强化完善岗位职务聘任制度,并逐步把聘任权交给单位;推行执业资格制度。
在宏观调控和国家政策指导下,建立自主灵活、形式多样的分配激励机制,被作为搞活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中心环节。人事部提出,事业单位作为独立的法人机构,应该具有与党政机关有别的分配自主权。事业单位分配要坚持业绩与贡献相挂钩,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,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。
宋德福部长谈到有关改革思路时说,可以结合经费自给率和财政支持强度,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工资管理办法;对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要试行工资总额包干制度,试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指标挂钩的办法,按照经济效益的增长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效益工资;科研机构实行按岗定酬、按任务定酬、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制度,自主决定内部分配。